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
分类:
平台: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简称 ARDM)是一款开源、跨平台的 Redis 图形可视化管理客户端工具,主要面向开发者、运维人员以及需要日常管理 Redis 数据库的技术从业者。它提供了一个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让用户可以通过图形方式查看、编辑、操作 Redis 中的数据,而无需频繁依赖命令行。这款工具特别适合那些想快速查看键值、调试数据或需要对 Redis 集群进行直观管理的用户。
ARDM 最初是作为 Redis Desktop Manager(RDM)这一老牌工具的替代项目而诞生的。由于 RDM 在后续版本中逐渐商业化,并限制了一些功能的免费使用,这让不少用户感到不便。ARDM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社区开发者发起的,旨在提供一个完全开源、不依赖商业授权,同时功能尽量覆盖 RDM 的轻量级替代方案。
这款工具在 GitHub 上有活跃的开发和维护,代码完全开源,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使用、提交问题或者贡献代码。它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三大操作系统,能够满足大多数本地开发和跨平台测试的需求。ARDM 的安装方式也非常简便,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对应平台的安装包直接运行,无需复杂配置。
在功能设计上,ARDM 注重实用性与易用性。打开软件后,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添加 Redis 连接地址、设置密码或选择 SSH 隧道安全登录。连接成功后,界面左侧会以树状结构展示 Redis 中的键名,右侧则是对应的值内容和元信息。无论是字符串、列表、集合还是有序集合等不同类型的数据,ARDM 都提供了专门的查看和编辑窗口,操作上极为方便。
此外,ARDM 还集成了一个轻量的命令行终端,支持输入任意 Redis 命令,并提供输入提示功能,这对熟悉命令行的用户非常友好。即使是复杂的脚本调试,也可以在图形界面中快速完成,避免了频繁切换到终端环境的问题。
ARDM 并没有为了图形化而牺牲性能或安全性。它支持 SSL 和 SSH 安全连接,保障远程 Redis 实例的连接安全。同时,对于一些有数据备份需求的用户,它也提供了导出导入功能,方便数据在不同 Redis 实例间的迁移。
对于初学者而言,ARDM 是一个理想的 Redis 入门工具。通过直观的界面,可以快速理解 Redis 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逻辑;对于资深开发者或运维人员,它则是一个可靠的日常调试和数据排查助手,能够大幅提升处理 Redis 相关问题的效率。
项目背景与发展历程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ARDM)的诞生,与 Redis Desktop Manager(RDM)这款更早期的图形化客户端工具有着直接关系。RDM 在 Redis 管理工具领域曾经是非常知名的选择,尤其是它在初期完全免费、功能齐全、跨平台等特点,使得它在开发者和运维人员中积累了极高的人气。
然而,随着 RDM 项目逐渐转向商业化方向,其发布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 2020 年以后,RDM 的免费版开始大量限制使用功能,比如连接数量受限、数据导出功能被锁定、甚至一些基础性的数据查看功能也被划入付费范围。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原有用户的抵触,尤其是开源社区中习惯于自由使用工具的开发者群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 项目在 GitHub 上出现。这个项目由独立开发者启动,目标非常明确:打造一个开源、免费、无功能限制的 Redis 图形客户端,尽可能复刻 RDM 的使用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正如其名称中的 “Another” 所暗示的,这是一个“另一个版本”的 Redis Desktop Manager,面向不愿意接受商业化限制的用户。
从最初的版本开始,ARDM 就明确表示不会设置功能锁,也不会采用强制捐助或账户注册等机制。它采用的是开源最常见的 MIT 许可证,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载、使用、修改,甚至将其用于商业项目。这种自由度非常符合开源社区的价值观,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用户增长。
在项目初期,ARDM 的核心代码基于 Electron 框架构建,前端采用 Vue.js 等现代技术栈,使得其界面渲染速度快,交互流畅,同时具备良好的跨平台能力。用户可以在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上获得一致的使用体验,不需要单独配置环境或适配脚本。
项目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 GitHub 社区的支持。开发者将源码托管在 GitHub 上,开放 issue 和 pull request 功能,允许用户提交 bug 报告和功能请求。不少来自全球的用户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提交了中文、本地化语言支持、主题样式改进等贡献。也正因为有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ARDM 才能在短时间内不断打磨用户体验、扩展实际功能,逐步成长为一个更成熟的 Redis 客户端解决方案。
至今,ARDM 已经迭代多个稳定版本,具备了稳定性、功能性和可扩展性三方面的优势。它不仅适用于本地单实例 Redis 的管理,也支持远程连接、集群管理、安全隧道等更复杂的使用场景。一些用户甚至已经在中大型企业内部使用 ARDM 作为 Redis 数据排查和调试的主要工具,替代了原有的收费软件。
主要功能特性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ARDM)之所以受到开发者和运维工程师的广泛欢迎,离不开其功能的完整性与实用性。不同于一些过于简化或功能受限的客户端工具,ARDM 提供了一套覆盖大多数 Redis 使用需求的图形化管理能力,且每项功能都设计得相对直观、易上手,能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 Redis 数据的日常操作、调试与管理任务。
跨平台支持
ARDM 是基于 Electron 框架开发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原生运行在 Windows、macOS 和各大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无需单独为每个平台开发适配版本。对于经常在不同操作系统间切换的技术人员(例如 Windows 用于本地开发、Linux 用于服务器连接),跨平台支持是一个极大便利。每个平台的 UI 风格保持一致,功能布局统一,减少了切换平台时的学习成本。
多连接管理与标签页式界面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用户往往需要同时管理多个 Redis 实例,比如本地开发环境、测试环境、预发布环境与生产环境等。ARDM 允许用户在界面中同时维护多个连接配置,每个连接都可以保存密码、端口、SSH 设置等信息,避免反复输入。
此外,ARDM 支持标签页式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像使用网页浏览器一样,在不同标签中切换查看多个数据库的内容。这种设计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可视化键值数据操作
ARDM 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对 Redis 数据的可视化支持。用户连接到 Redis 实例后,左侧会显示所有数据库和键名列表,右侧则根据键的类型展示对应的内容和操作界面。
- 字符串(String) 类型的数据可以直接在文本框中编辑和保存;
- 列表(List) 支持逐项查看、插入和删除元素;
- 集合(Set) 和 有序集合(ZSet) 提供表格式视图,方便按值排序;
- 哈希(Hash) 类型以键值对形式展示,每项均可独立修改;
- JSON 类型(虽然 Redis 本身不支持原生 JSON,但通过结构化字符串模拟)也提供高亮显示和格式化功能,非常适合调试场景。
这套键值视图界面既满足了基本的查看需求,也允许用户快速修改、增加或删除数据,极大降低了对命令行的依赖。
命令行终端内置
虽然 ARDM 是图形化工具,但它并没有放弃命令行的灵活性。在软件底部嵌入的命令窗口中,用户可以直接执行 Redis 命令,并实时查看返回结果。更进一步的是,终端窗口还支持历史记录、自动补全、命令提示等辅助功能,减少了打字出错的可能。
这一设计尤其适用于处理复杂命令逻辑、调试脚本或查看慢查询等操作,能够有效结合图形化界面与命令行的双重优势。
安全连接支持(SSH / SSL)
在很多企业环境中,直接暴露 Redis 实例是不可接受的,通常都需要通过 SSH 隧道或使用 SSL 加密通信。ARDM 在连接配置界面中内置了对这两种方式的支持:
- SSH 隧道:只需填写跳板机 IP、SSH 用户名、私钥或密码,ARDM 即可通过安全隧道中转访问目标 Redis 实例;
- SSL 加密:可选启用 TLS 协议,并上传证书文件,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的加密。
这对于在公网或云端部署 Redis 的用户尤其重要,可以确保数据访问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数据导入导出
Redis 虽然是一种内存型数据库,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数据迁移或备份的需求。ARDM 提供了将键值数据导出为 JSON 或其他通用格式的功能,同时也支持从外部文件导入数据到 Redis 中。这项功能在做环境切换、故障恢复或测试数据复用时非常实用。
键搜索与分组管理
面对成千上万个键的 Redis 数据库,单靠人工翻阅查找几乎是不现实的。ARDM 提供了强大的模糊搜索功能,支持按前缀、关键词或正则表达式匹配键名。此外,它还允许用户按照命名空间对键进行逻辑分组,使得数据结构更清晰,特别适用于命名规范严格的项目或微服务架构。
键过期时间设置与查看
Redis 中 TTL(Time To Live)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在缓存系统中经常使用。ARDM 在键详情页中直观展示了每个键的过期时间,并允许用户手动设置 TTL 或移除 TTL。这对于需要细粒度缓存控制的开发者来说非常方便。
多语言与主题支持
虽然这不属于核心功能,但对于日常使用体验来说也不可忽视。ARDM 提供中文界面支持,并允许切换多种语言。同时,用户可以选择浅色或深色主题,更符合开发者长时间工作的视觉需求。这些细节设计虽小,却体现出对用户体验的关注。
安装与配置指南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ARDM)作为一款跨平台工具,在安装和初始配置方面相对简洁友好,基本遵循“下载即用”的原则。这也正是它区别于一些需要依赖命令行部署或环境配置工具的显著优势之一。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企业环境中的工程师,都可以快速上手,几分钟内完成配置并开始使用。
官方下载渠道
ARDM 的官方下载页面托管在其 GitHub 项目主页中。用户只需访问项目页面即可在 Release 页面找到不同操作系统的安装包。
安装包类型如下:
- Windows:提供
.exe
安装程序和.zip
绿色版,推荐普通用户选择安装程序; - macOS:提供
.dmg
镜像文件,直接拖入应用文件夹即可; - Linux:提供
.AppImage
、.deb
、.tar.gz
等多种格式,适合不同发行版使用者。
整个下载过程不需要注册账户,也无需任何捐助提示,非常纯粹。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也可以选择自行构建源码包,部署到公司内部软件仓库中,避免外部依赖。
安装过程简述
Windows 用户:
- 双击安装包(如
AnotherRedisDesktopManager.exe
); - 按照安装引导完成安装;
- 安装完成后可以选择是否添加桌面图标、是否开机启动;
- 首次启动可能会出现防火墙弹窗,选择允许即可。
macOS 用户:
- 下载
.dmg
文件,双击打开; - 将图标拖动至“应用程序”文件夹;
- 启动后如果遇到“来源不明软件”提示,可前往“系统偏好设置 – 安全性与隐私”中手动授权。
Linux 用户:
.AppImage
文件:下载后给予执行权限,即可运行;.deb
文件:使用sudo dpkg -i
命令安装;.tar.gz
:适合高级用户手动部署。
安装完成后,即可打开软件,开始连接 Redis。
启动与界面介绍
打开 ARDM 后,主界面分为三部分:
- 左侧:连接管理区,显示所有已添加的 Redis 实例;
- 中间:键名列表区,展示当前数据库的键集合;
- 右侧:键值详情及操作区,视图会根据键类型自动适配;
- 底部:命令终端,可输入 Redis 原生命令并查看响应结果。
界面整体清晰明了,不会给人“功能堆叠”式的压迫感。
添加 Redis 连接
在使用 ARDM 前,第一步是添加一个 Redis 连接。操作步骤如下:
- 点击左上角的“添加连接”按钮;
- 在弹出的配置窗口中,依次填写连接信息:
- 名称:自定义名称,用于在界面中识别;
- 主机地址:如
127.0.0.1
或远程 IP; - 端口号:默认是
6379
,可根据实际 Redis 实例填写; - 密码:如果 Redis 设置了访问密码,需在此处填写;
- 数据库索引:默认是
0
,可以填写0~15
之间的任意值; - 连接方式:支持直连、SSH 隧道、SSL 安全连接(按需启用)。
- 点击“测试连接”,若显示成功,说明配置无误;
- 点击“确定”,连接会出现在左侧列表中;
- 点击该连接,即可展开数据库内容。
这个过程不涉及复杂脚本或命令行操作,即使是对数据库或网络配置不太熟悉的用户,也能通过几次点击完成连接。
常见连接问题与解决方法
1. 连接失败:ECONNREFUSED
- 可能原因:目标 Redis 未启动、防火墙未放行 6379 端口、IP 地址错误;
- 解决方案:检查本地 Redis 服务是否在运行,或请网络管理员确认端口开放状态。
2. 密码错误:NOAUTH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 说明输入密码有误,或 Redis 启用了
requirepass
; - 解决方案:在连接设置中重新输入正确密码。
3. 超时问题:ETIMEDOUT
- 原因可能是网络不通或目标服务连接慢;
- 解决方案:检查 VPN、SSH 通道,或增加连接超时时间。
4. 无法通过 SSH 登录
- 常见于私钥格式不兼容或权限错误;
- 解决方案:确认私钥是 OpenSSH 格式,且权限设置为 600 或 400。
5. 键名乱码
- 有些键或值是经过 Base64 编码的二进制数据;
- ARDM 支持查看原始字节值,也可以使用“十六进制”视图辅助查看。
初始配置建议
首次使用 ARDM 时,建议进行以下设置:
- 打开“设置”面板,切换语言为“简体中文”;
- 根据喜好选择“深色”或“浅色”主题;
- 关闭或开启“自动刷新键名”功能(数据量大时建议关闭);
- 启用“键值缓存”可以提高列表加载性能。
这些初始配置虽小,但对于提升使用流畅性非常关键。
使用教程与操作实例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ARDM)不仅安装配置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将很多原本需要命令行操作的 Redis 功能,以图形化方式做了清晰呈现。对很多开发者和运维人员来说,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误操作的风险。以下将通过多个实际使用场景,带你了解 ARDM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真正发挥价值。
浏览与编辑键值数据
一旦成功连接 Redis 实例,左侧的数据库树状结构会自动列出所有数据库(通常为 0~15),每个数据库下显示已存储的键名。如果 Redis 中键的数量较多,还可以通过上方的搜索栏进行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或前缀搜索,比如输入 user:*
即可查找所有以 user:
开头的键。
点击某个键后,右侧就会显示该键的详细内容,包括:
- 键类型(string、hash、list、set、zset);
- 当前键值内容;
- TTL(剩余过期时间);
- 修改时间、内存占用等额外信息。
对于常见的几种类型,ARDM 提供了专门的编辑界面:
- String 类型:可以直接在文本框中修改内容,点击“保存”按钮即更新;
- List 类型:以列表形式展示每个元素,支持删除、插入、移动操作;
- Set / ZSet:展示为表格,可添加新元素、修改分数或删除;
- Hash:显示为键值对表格,可单独编辑任意字段。
这样的操作流程不仅可视化直观,而且完全支持 Redis 的底层机制,不存在数据结构损坏风险。
执行 Redis 命令
虽然 ARDM 提供了图形界面,但它并没有忽略命令行操作的需求。在主界面底部的终端窗口中,用户可以输入任意原生命令,比如:
set temp_key "hello"
hgetall user:123
ttl login:session:456
执行后,终端区域会立即显示命令返回结果,并支持格式化输出。如果你熟悉 Redis 命令,这将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尤其适合复杂调试。
另外一个很实用的功能是命令补全:只需输入前几个字符,ARDM 会自动提示可能的命令选项及参数格式,类似 Shell 环境中的智能提示,减少输入错误。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TTL)
在缓存场景下,设置键的过期时间是一项非常常见的需求。ARDM 对此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 选中某个键后,在右侧详情页可以看到当前 TTL 值;
- 若 TTL 为 -1,表示永不过期;
- 点击“设置过期时间”按钮,即可输入 TTL 值(秒);
- 设置完成后,ARDM 会自动发送
EXPIRE
命令,并更新显示。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开发阶段测试缓存生效时间,也可以手动让部分数据在一定时间后清除,减轻内存压力。
使用命令日志进行调试
每次通过图形界面进行数据操作,ARDM 实际上都会自动生成相应的 Redis 命令,并记录在命令日志中。这些日志可以在“命令历史”面板中查看,内容包括:
- 命令文本;
- 执行时间;
- 执行结果或报错信息。
这对于调试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多人协作场景下,可以很清晰地追踪每一条指令的行为。例如某个数据突然丢失,就可以检查是否执行了 DEL
命令;某个键突然失效,则可能是 EXPIRE
设置了错误 TTL。
此外,这些日志也方便开发者将命令复制粘贴到代码中,避免手动拼接错误。
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
虽然 Redis 并不是为复杂数据迁移而设计的,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仍然可能需要:
- 将某个数据库的内容导出,迁移到另一个环境;
- 从 JSON 文件恢复测试数据;
- 对某类键做定期备份,以防误删。
ARDM 提供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正好满足这些场景:
- 导出:支持将指定键或整个数据库导出为 JSON 格式;
- 导入:支持从 JSON 文件读取键值并导入 Redis;
- 格式化选项:可以选择是否保留 TTL、是否覆盖已有键等。
这在开发测试中非常有用,比如将预设数据导出给前端工程师测试接口,或将生产数据的一小部分脱敏后导出进行本地调试。
实例场景演示
场景一:快速定位缓存数据
一个典型案例是在前端开发过程中需要确认缓存是否命中。在 ARDM 中,开发者可以搜索如 user:token:*
相关键,直接查看存储的 Token 内容及 TTL,如果发现数据为空或已过期,可以手动插入一个新值,并设置 TTL 进行模拟测试。
场景二:批量删除前缀相关数据
在清理旧数据或测试数据时,命令行操作 KEYS
+ DEL
虽然可用,但容易误删。ARDM 支持勾选多个键进行批量删除,操作可视,风险可控,同时还支持按前缀搜索并全选,非常适合大批量数据清理操作。
场景三:实时监控某个键变化
在进行登录态测试、状态切换、页面刷新缓存测试时,ARDM 可以作为一个观察窗口,实时刷新某些关键键的值,方便对比前后状态变化,避免频繁输入命令进行排查。